|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就业极个别”回避不了“注水就业率”

2010-08-28 07:08:5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李靖    发布时间: 2009-07-30 09:14:33



    随着新名词“被就业”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频频闪现后,“被就业”现象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各媒体纷纷注解,各部门相继回应。

    昨日,关于“被就业”问题又出新闻:一则是新京报消息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教育部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另一则是中国青年报消息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被指扣发2009届毕业生中未签就业协议学生毕业证。

    两则新闻相映成趣、颇具讽刺意味:一边是教育部信誓旦旦、底气十足地宣称“被就业”只是“个别情况”,一边是事实确凿的又一个“被就业”现象摆在我们面前。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巧合,最开始是喜剧,在机缘的碰撞下,就变成悲剧了。在教育部底气十足的答词下,笔者内心颇感欣慰。可欣慰不过几分钟,却又见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惶恐的“被就业”现象。毫无疑问,事实面前,教育部故作姿态的答词挑动了公众愤怒的神经。

    显然,“被就业极个别”的答词回避不了“注水就业率”的事实。早在新词“被就业”出炉前,“注水就业率”就已是部分高校在统计就业率中的潜规则。在媒体的曝光下,西北政法大学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做法,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多年来隐藏在高就业率背后的“注水”魅影。以此来见,笔者不禁要问:日前教育部宣称的“达68%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有多大的成分应划归到“被就业率”中?

    逼迫学生“被就业”、“注水”就业率,着实让人心生惶恐,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教育部门对其置若罔闻,甚而为“被就业”现象做辩护。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在对待真问题时需拿出真态度,不能以一句“就业率数据是认真准确的”就虚晃而过。既然持以“认真准确”的态度,那么在公众普遍质疑就业率数据的情况下,教育部有没有对数据进行重新客观公正地搜集评估?在民怨沸腾的“被就业”面前,教育部怎能拿一句轻飘飘的“被就业”是“个别情况”就搪塞过去呢?

    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去认真对待,我们需要的不是缺乏公信力的就业率数字,也不是“被就业属个别情况”的官方安慰语。“被就业极个别”回避不了“注水就业率”。相关部门必须在“注水就业率”现象上下功夫花大力气予以整治。否则,我们永远都生活在欣慰的数据与惶恐的现实交杂的矛盾之中。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