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校的“初次就业率”说给谁听

2010-08-22 04:35:08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胡波    发布时间: 2008-06-24 16:00:12



    在校园里听到几个毕业生边走边聊,其中一个说:“班主任催我交‘就业证明’了,不交的话就不发学位证书给我。再逼我的话,我就自己去刻个章盖上了。”两年前我本科毕业时,情况也如此。

  近日,各个省教育厅公布了2007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并且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现象。我不清楚这些“就业率”是怎样统计出来的,如果是直接收集学校里“就业办公室”的数字统计,那肯定会有很多“水分”。而且,“初次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就业情况很复杂:有7月份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9月份也许找到了的;有工作了几个月后又辞职考研的;有自主创业的;还有找到的工作不是“专业对口”的……“初次就业率”根本就反映不出这些复杂情况,更反映不出就业质量、人才市场的供需情况和各个专业人才的主要去向。

  至于拿研究生的就业率跟本科生相比,而且仅仅用个“数字”来“一锅端”的话,更是以偏概全,流于表面。我在Google随便搜索了一下有关“研究生就业”的相关标题,比如《研究生就业率学历倒挂,招聘方称“中看不中用”》、《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研究生靠本科文凭曲线就业》、《研究生就业大不如前》、《用人单位更喜欢本科生》等。这些标题一看,就让人心寒,考研还有什么用啊?可真的是这样吗?仔细看一下文章里所说的,大多都带有限定语,比如:“从吉林、四川等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在有些地方”、“一些冷门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汽车、机械专业的毕业生”等等,接下来所举的例子也都是个案,要么是记者去某地的招聘会看过了,情况不乐观;要么是讲述某个研究生的就业遭遇;要么是某个公司人事部门的一个经理说的“不愿聘用研究生”。这些新闻报道很明显不够权威,很多都带有片面性,不能因为某些个案就以偏概全吧?文科和理科的情况也大相径庭,到底各个专业都是什么情况?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细致和精确的统计,而大众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也许是只看标题,不读内容,这样一来,怎么会不受这些报道的误导呢?

  就业是很多高考考生、考研者必然考虑的问题,但仅仅从“初次就业率”这个简单的数字,大家又能看出什么来呢?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