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香港大学招生为何不喜欢“加分”

2010-08-22 03:25:52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朱忠保    发布时间: 2008-06-04 10:09:25



    今年的高考即将开始,这几天可以说在大家的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感觉:“高考大过天!”因为高考关乎到千千万万考生的未来与幸福。可是,考生的这种幸福又与社会的公平紧密相关:如果高考公平,但是高考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公平,广大考生又有何幸福可言?别说全国各地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存在地方歧视;也别说存在高考移民,虽然各地尽力在杜绝。即使是在同一地方,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因为有加分的政策,就使得有些考生可以轻松地加几分十几分甚至有的考生可以加到二三十分,这对一般考生而言,又有何公平?因为在高考录取时,考生往往因为一分之差,就可能落选,或考上不同的大学。如今年有媒体报道的,某中学在加分过程中,当地主要领导的孩子就可以轻松地成为保送生;某中学校长的孩子就可以轻松地加十几分。人们常说,高考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高考还没有开始,平民孩子与领导的孩子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早就不公平了。

    据《中国青年报》,4月14日,在北京大学在招生咨询工作会议上,香港城市大学负责内地招生的对外联络合作处有关负责人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录取过程中,一律不考虑加分,考生在高考以外的专长或特长只作录取时参考,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其公平竞争的原因,因为各地各中学加分的政策和标准不完全相同,导致加分的多少不一致。

    对香港大学在招生中采取的这种只看“裸考”的高考成绩,不看加分的多少,确实可以体现所有考生在高考面前的公平效果。反观内地招生制度和政策,弊端颇多。加分种类多,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公平的操作,如按规定:省级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奥赛获奖者、少数民族、归国华侨等,都可以在高考中加分。

    高考加分政策,并非始于今日,当初尽管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加分政策没有得到完善,存在大量的漏洞,现在已严重偏离了设立政策的初衷,被一些有钱或有权者钻了空子。在有些地方,加分政策实际上已经变异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学校领导只要收取家长所行的贿赂,就可以给这个学生要么评“三好”,要么加分;当地的主要领导、分管教育的领导,就可以借此为少数学生谋取不正当的加分。曾有媒体报道,某中学一个班里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有加分,剩下的几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加分,这公平吗?这正常吗?正是这种不公平、不正常的加分制度,使得高考变得更加不公平,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也正是这样的不公平的加分制度,使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孩子在心中就充满了对社会的仇视,教会了他们要学会利用各种特权,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广大家长之所以对加分政策有意见,主要是现有加分政策过多过滥、标准降低,项目过多,名目繁杂,加分操作掌控在少数人手里,以致存在弄虚作假,并愈演愈烈的趋势深恶痛绝。其根源在于加分的标准成了摆设,弄虚作假公然大行其道,不该加分的可以通过权或钱打通关系而乱加分,无权无钱不能加分者成为加分政策的牺牲品,严重破坏着高考的公平性。还由于在加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缺少阳光操作,往往是少数人暗箱操作,透明度差,缺乏有效的监督,好政策从而变成了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但是却披着合法的外衣,因此面对人们的质疑,加分制度的获利者却可心安理得,不受查处。

    高考既是选拔人才的方式,又是体现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的重要形式,公平与公正,也是高考这种选拔人才方式的生命力与核心,如果其公平与公正丧失殆尽,那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香港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只看其“裸考”的分数,而不看其加分,正是要把其高考以外的所有因素排除在外,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