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抑物价要“软着陆”

2010-08-19 07:05:32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王德禄    发布时间: 2007-08-24 14:21:49



    近日来物价的连续上涨对政府“有形的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CPI上涨令消费者兴叹,尤其是关乎民生的食品价格上涨更令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起初很多人把这看做是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的征兆,所以对政府的市场干预褒贬不一。直到近期不断爆出“方便面协会与企业相互串通操纵价格”、“吉林市豆制品协会串通会员涨价”等诸如此类的新闻后,大家才意识到这背后着存在更加严重的诸如“垄断”等导致市场失灵的行为。面对这次物价上涨,政府到底该不该管、要不要平抑物价?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急需政府出面发挥作用来治理失灵、平抑物价、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需机制,物价会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经济“无形的手”自然是完美的。虽然现实中不会存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但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市场却很类似,存在多个厂商、任何厂商自身的动作不能决定商品价格、市场的进入门槛低、相对信息充分等等,所以这本是个无需政府多加干预的市场。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也向我们展示了市场失灵的存在,任何行业一旦形成垄断,再理想的市场也会出现问题。厂商形成价格联盟以后,价格的决定将由逐利的卖方决定,垄断所带来的危害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市场机制本身将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只有靠政府采取策略进行干预,以恢复市场秩序。

  这次快速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关乎民生,尤其食品市场的垄断导致的涨价,所造成的消费者福利损失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更加巨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扫清障碍。但是政府的干预也要讲究方法,要让物价“软着陆”,万不可硬来。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充当市场机制的“守夜人”,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治理市场失灵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间接管理市场。

  比如这次发改委对方便面行业集体串通涨价的遏制,以及吉林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对吉林市豆制品协会合谋串通涨价的查处,恰到好处。首先认真进行涨价背后的真相调查,拿出商家合谋串通的事实证据;再依据相关法律认定其行为违法,如《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及国家发改委《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四条“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最后拿出处理意见,责令串通合谋者向社会道歉,撤销集体涨价的协议,并责令商家改正。政府的干预做到这里就可以了。当初合谋的协议被打破,市场竞争得以恢复,市场机制重新发挥作用,价格自然就会“软着陆”。

  设想如果政府就此还继续干预,限制到微观的价格层面,以强硬的方式控制物价的话,结果会怎样?以前不久兰州市牛肉面限价令为例。兰州市西固区的牛肉面商家不约而同地把牛肉面的价格提高后,全市牛肉面跟风涨价。面对兰州市牛肉面近2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突然涨价,政府部门采取了强硬的措施。经过对牛肉面的成本调查便认定这是一次商家的串通合谋,而事实上笔者认为这只是晴雨表型价格领导带动的整体涨价行为;对事件的处理办法不是责令商家改正,而是兰州市物价局、工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对牛肉拉面的“限价令”,直接限定最高价格。等于说兰州市政府动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了牛肉面的售价。如果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将无法实现供需均衡。这就是为什么“一纸限价令”的强硬手段让众多人担心起政府职能可能向计划经济回归的原因。这样的限价方式不光使市场价格机制依然处于困境,而且造成了消费者的另一种福利损失,经营者已经在牛肉面的质和量上作文章以应对自己的利益损失,这就是市场。

  政府,其核心职能在于监管与服务。我们早已摒弃了全能型政府的做法,那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模式。全能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多种角色,怎么可能成为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使得资源配置更有效率。政府应强调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而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来调节,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完善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对于此次物价平抑,就像通过利息率、准备金率等手段间接调节来应对股市飙升、人民币升值一样以使经济“软着陆”一样,对于物价,也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法规来间接调节,让物价平稳着陆。



来源: 人民网-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