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权力选择性透明是掩盖腐败的伎俩

2010-08-06 02:05:0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发布时间:2010-06-17 13:32:14 我要纠错 【字号  默认 】【打印【关闭】

张培元

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完成的“2010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正式公布。在31个省份给予正式答复的109个部门中,只有18个部门主动公开部分信息。(6月16日《京华时报》)

权力运行是需要看得见、而且必须能够看得见的,所以才有了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安排。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上述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中,公众并没有看到足够透明的权力。

尴尬的数字,折射了一个更为尴尬的现实:政务公开,并没有成为权力运行常态。离开了足够的透明度和必要的社会能见度,权力公正就可能变成虚化概念。尤其在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费出国的“三公”腐败泛滥成灾,无休止侵蚀公共财政的当下,我们却不能在公共账单上看到锱铢开支,找不到蛛丝马迹,这怎算正常!面对公众质询,一些部门或讳莫如深拒绝回应,或犹抱琵琶半遮面予以“选择性公开”――总量的信息公布相对较多,结构的信息相对较少;粗的数据公布较多,细的信息则提供较少。正是这“两多两少”,掩盖了一些部门及某些官员公权私用、挥霍浪费的腐败。

选择性的透明,不是真透明;选择性的公开,不是真公开。

有道是:“三公”腐败乱伸手,多少公帑付东流!寄望阳光来杀毒,“公开”缩水使人愁。

来源: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