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谁为变味的教育讲座买单

2010-08-22 03:06:58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黄守洲    发布时间: 2008-05-13 09:44:51



    “原本说是什么教育讲座,通知我们上午8点半到场,可到了那里,又有保安拦住说里面的人已经满了,让我们等一等,参加上午10点半那场。搞了半天,那根本不是什么讲座,而是在推销学习软件。”昨天,一位李女士给早报打来电话。(今日早报5月12日)

    好端端的教育讲座变成了一次带有商业性质的推销活动,这样的事情在校园发生不止一次的发生,校园广告“牛皮癣“难治,虚假广告防不胜防,泛滥程度委实让人头痛。现在的校园经常出现此类似的活动都是带有一定的商业广告性质。校园推销活动谁来管理?很多时候是外面政府管理部门管不着,工商部门也不可能到校园里“转悠”,一大群执法人员在校园里“执法”,显然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学校不是执法部门,只能管理校园。校园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商业宣传阵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某些商业宣传人士只要搞定了学校有关负责人就可以在学校里头大肆开展宣传了。

    时下,某些学校是某些商品的消费根据地,如移动公司、一些餐饮店、可口可乐公司等商业机构。商业人士看着学校消费群体庞大,在学校搞宣传活动成本低,效果佳,对嘴边的“肥肉”不得不花点心思。目前,在校园里除了上面报道所说的“教育讲座”以外,更多的是校园活动赞助。小到赞助学生活动的一副横幅,大到整个活动经费赞助。一般资金都在几千元以内,少到几十块钱。可是,商家得到的商业利益宣传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掏钱的价值,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假如让这些带有一定商业性质的广告宣传,到一些媒体去做广告的花,花钱更多,效果不一定那么好。

    “你情我愿”这是现在商业广告进入校园的写照。很多商业性质的广告,进入学校都是没有经过有关管理部门同意的,只是校方保卫部门同意而已。至于这些宣传内容是否合法,不存在问题呢学校无从考究,也无法像管理部门那样去核实,往往会造成一些违法,虚假广告进入校园,坑害学生消费者。这样的责任谁来承担?学校难逃干系。要怪就怪学校总喜欢占点“便宜”,可以让得到一笔赞助,错误以为某些商业、单位到学校开展所谓的“讲座”、“公益活动”进入校园都是纯粹“公益”性质。

    特别是邀请一些所谓的“企业精英”演讲,这些人很多时候都在宣传自我形象、公司企业的形象,最终达到商业性质宣传效果,而学校被蒙在鼓里。学校请了这么一个名人来学校“演讲”不容易,虽然知道某些的“不齿”做法,只能是苦笑忍之,想到了能“沾光”,学校还是很“欣慰”的。

    这不是“双赢”,更不是什么公益活动,纯粹就是一场游戏,一场宣传,一场闹剧。有人会责怪现在的某些单位,商业机构太没有公德心,用商业广告污染了学生的心灵,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学校不应该蒙闭眼睛,让这些商业宣传味道太浓的所谓公益活动进入校园,更不能“虚荣”到降格,让那些所谓知名商业机构进入学校。

    “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报道中上演这场闹剧,责任应该在学校,反思是某些企业“宣传道德”,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责任。加强校园的广告管理相当有必要,政府执法部门不应置之不理。之前,在广州某大学校园就出现了手机充价骗局,罪魁祸首就是泛滥的校园广告。让人头痛的校园广告,还有一些兼职、招聘、甚至是征婚广告,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泛滥于纯洁的校园,涉世未深的学生能不受骗吗?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