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价高涨与贫富差距拉大

2010-08-21 21:43:4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郭立场    发布时间: 2008-03-19 11:08:34



    物价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政策,一头牵着百姓的柴米油盐,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去年5月以来,我国出现一轮明显的物价上涨。今年前两个月也不例外。1月份CPI同比上涨7.1%,2 月份同比上涨8.7%,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2月份更是同比上涨23.3%。上海市发改委近日发布信息,显示目前上海市场上主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总体仍维持在高位。(3月17日《人民日报》)

  我国出现一轮明显的物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涨幅呈递增趋势,降低了等量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导致名义收入贬值,提高了生活成本,是无可置疑的。最近一些业内专家提出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概念,试图寻找我国目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所谓“中国式通货膨胀”,就是指用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先是推高资产价格,然后推高基本生活品价格的飞涨,最后引起国内各种物品价格全面上涨。之所以称为“中国式通货膨胀”,是因为表现形式特殊,资产价格以及实物价格上涨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并存,该理论认为“中国式通货膨胀”根源在于中国CPI体系的缺陷、政府所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全民持有的国有土地短期内折现及资本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价值溢出,从而先是表现在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上,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然后,表现在食品及肉蛋价格上涨,随之将引起其他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根据传统的金融学理论,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需求拉动型;二是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基本可以排除,因为人们对相关食品的消费是相对稳定的,且长期以来,消费的人数和数量没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本轮物价上涨是由短期供给缺乏引起的。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探寻通货膨胀背后的深层原因不难发现,收入分配不公平是不能回避的症结所在。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少数人集中了社会的大量财富,使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民的收入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表现为劳动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的增长率,使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收入分配的扩大,使少数富人急需为自己的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过多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成,导致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流动性过剩成了当前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加剧了房价和股价的上涨,使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加之巨额外汇储备增强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外热钱也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进一步推高了股价和房价。

  现实观察和统计数据表明,市场经济总是在波动中运行,显示出明显的周期性。在经济波动运行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物价水平的涨跌。凯恩斯学派把宏观经济的波动归因于总需求的变动,因而提出了加强国家干预、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主张。当前资产价格膨胀给中国宏观调控带来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用本外币价格观察资产价格膨胀,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判断;二是宏观调控是否应当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动,并对资产价格进行适当调控。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特点,首先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双重因素引发的商品价格上升;其次是由于贫富分化悬殊,导致虚拟资产和房地产的价格逐渐脱离其内在价值,出现了股价和房价的泡沫。

  因此,政府必须对本轮价格上涨高度重视,在进行价格管制和宏观调控的条件下,积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公众工资标准,使之不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调整社会投资结构,社会投资的方向应该从消费品转向公共品,真正发挥工会等维权组织的作用。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福利设施建设支出,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供需平衡。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