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让户口背后的“附加值”渐趋平等

2010-08-19 07:57:3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马想斌    发布时间: 2007-10-26 16:29:51



    24日,云南省公安厅通报《关于深化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通报指出,从2008年1月1日起,云南省将深化系列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模式。改革后,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户口本格式统一,无论城乡户口,统称为“居民户”。(10月25日《都市时报》)

    实施一元化的户籍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居民不再分城市与农村,都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云南省这一户口政策的调整,建立了一种操作比较简单、不含有身份歧视、便于对人口进行规模控制的人口登记制度,打破了原来的户籍二元结构,居民户籍管理利益与待遇有了保障,同时必将促进原来二元结构下形成的身份歧视渐趋消解。尤其是对一些具备经济条件、盼望到城镇入户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在经济发展,市场活跃,谋求建立公民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改革,为我们带来了福音,同时显得十分必要。因为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控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它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同时,它与我国的宪法条款明显相悖,而且人为地造成国民待遇不平等和加大地域经济差异。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户籍制度将中国划分为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社会,将中国人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个群体。附着在户口之上的各种权利和保障的差别,成为横亘在两个社会之间以及两个群体之间的一道巨大的鸿沟。

    这样的户口管理使得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而不同的身份背后,便是不同的待遇。即有不同的待遇,必有在利益分配上的歧视。具体至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上,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流动人口,他们外出谋生求发展必须带齐或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同时得不到与其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

    人生而平等,但是长大却分三六九等。这着实让我们值得深思。既然我们都拿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户口簿上注明“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呢?我们不觉得我们为户口薄上的这一身份差异付出太多的代价吗?既然同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考虑生存和发展呢?

    与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而来的是,户口背后的附加值渐趋平等。酬劳、社会保障、培训、人才的选拨将一视同仁。读书不再难、高考的机会将变得更公平。在同样的居民身份下,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基础上的规划就业、教育、入学、买房、研究、参政议政不再是问题,更不会存在所谓“农民”或“农民工”代表这一说法了。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