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父母流泪认错 拒绝社会救助

2010-08-11 23:52:2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妇联两度上门干预,施暴父母承诺不再动手

摘要:6岁的女童乐乐(化名)出生后被四易其手,今年5月回到父母身边后,长期遭亲生父母施暴。(详见昨日A1叠11版、东莞读本03版)昨日,厚街镇妇联和市妇联先后两度派人出面干预,乐乐的父亲先是表态不能保证再不打孩子,随后又改口流泪认错。

    乐乐孤独地坐在家中,父母表示不会再采取暴力行为。

    乐乐母亲哭诉致歉。

    ■ 热闻快读

    6岁的女童乐乐(化名)出生后被四易其手,今年5月回到父母身边后,长期遭亲生父母施暴。(详见昨日A1叠11版、东莞读本03版)昨日,厚街镇妇联和市妇联先后两度派人出面干预,乐乐的父亲先是表态不能保证再不打孩子,随后又改口流泪认错。市妇联称,考虑到陈家的处境,将给陈氏夫妇一个改过的机会。陈标金夫妇则表示,不愿接受社会任何形式的救助,只因为“穷也要穷得有志气”。

    热度系数:★★★★★

    面对指责父母态度迥异

    昨日上午10时许,厚街白濠村委会副书记、妇联主任卢映笑来到乐乐家。众邻居介绍说,自从记者前日来访后,乐乐的父母当晚没有再度施暴,只是与邻居发生了轻微争吵。“痛不痛?”卢映笑看到乐乐的伤势后询问,乐乐主动掀开衣裳,指这里指那里。随后,卢映笑、乐乐的姑妈、陈标金夫妇和陈所在工厂的老板杨先生等,坐到一起处理此事。

    “你们为什么要打乐乐,不打儿子?”卢映笑要求陈氏夫妇保证以后不会再施暴,称他们的做法已涉嫌触犯刑律,必须立即停止。令人意外的是,陈标金竟称,“不能保证,小孩谁不打?只能说以后不再打得这么严重,但怎么能不打?”

    闻听此言,其工厂老板杨先生怒斥,“你信不信我现在就想打你一顿?”陈标金没再说话,乐乐的妈妈邱雪华则大哭起来,表示“真的做错了”。这位32岁的江西籍女子承诺,不会再对孩子动手了。

    市妇联:给一个改过机会

    昨日下午,市妇联闻讯后再次指派工作人员,包括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赶赴乐乐家中。

    “一走进乐乐家,乐乐便用手示意我坐她身边”。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东莞站)站长刘秀莲说,“这孩子挺懂事的”。心理咨询师让乐乐挑选最喜欢的画笔,结果乐乐挑的全是黑色、灰色等深色的画笔。“这说明这孩子心里很恐惧,一般5-6岁的小孩都会挑颜色鲜艳的画笔”。

    刘秀莲等对乐乐的父母说,“把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抚养好。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虐待她),都是错的”。这时,陈标金一改上午的强硬态度,与妻子都流下了眼泪,承认对孩子施暴不对。

    刘秀莲说,考虑到陈标金的几个孩子年纪都很小,如果追究陈标金的法律责任,将给这个家庭的生活造成很大困难。刘秀莲和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易建华商议后表示,“我们决定给孩子的父母一个改过的机会,要求他们从今天开始,立即停止打骂孩子。要是往后屡教不改的话,市妇联再会同相关部门,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父母谢绝一切形式救助

    陈氏夫妇坦承,自己试过用疼爱的方式逗她、呵护她,但没用。最后被迫无奈,才采取暴力行为。邱雪华诚恳地说,“希望政府批评我之后,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

    乐乐惨遭家暴的事情经本报曝光后,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广州、厦门等多地的读者,纷纷来电询问领养及捐助事宜。听到这些消息,陈标金表示“可以考虑”,并对领养者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看中介方,包括记者、政府工作人员的证件;二是要到领养方的家里看看条件如何;三是允许父母每年探望一次。

    不过,这一要求很快被乐乐的母亲邱雪华否定。她表示,“我自己的孩子自己打,也知道她的生死”。陈氏夫妇也拒绝了众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的愿望,自行买来药水给孩子擦上。

    市妇联已交代厚街妇联,近段时间要跟进乐乐的情况。白濠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则称,将安排工业园的保安等,随时对乐乐的情况进行监控。

    对话生母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请告诉我”

    南都:用打火机烧乐乐的脚之前,在想什么?

    邱雪华:我那次烧之前,她跑出去,我找了好久才找回来。我说,乐乐,不要再跑了知道吗?你跑了,妈妈会伤心。说完后,她躺在床上装睡,不理我。我就开始拿打火机烧她,想让她走不了路,不能再跑出去。

    南都:心疼吗?

    邱雪华:怎么不心疼?孩子是我生的,能不难过吗?(开始啜泣)我一边烧一边哭。家里负担重,看着她那个样子,我比较着急。我经常晚上睡着就开始哭,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南都:有很多人觉得,你们是嫌弃乐乐了。

    邱雪华:我妈妈也是残疾,身体也有问题,我一样寄钱回家给她养老。我怎么会嫌弃自己的女儿?

    南都:有外界愿意提供帮助,你们的态度?

    邱雪华:不愿意。人穷,也要穷得有志气。不像那些有钱人,喜欢说风凉话。我们已经打算,每个月存一点钱,到过年的时候,带她去看病。

    南都:有没有什么要求?

    邱雪华:我是个文盲,从没进过学校。希望政府批评我之后,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我是真的不知道。

    记者手记

    生活艰难+教育失当+交流障碍=暴力下扭曲的亲情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却也不止于此。昨日有众多网友怒斥孩子的父母“不是人”,但我在两天的采访当中,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悲剧的成因异常复杂。这对农民工父母的轨迹,对于社会极具代表性和警示意义。

    我将乐乐定义为“城市留守儿童”。这是因为从距离的角度看,虽然已结束了在外的动荡生活,但在父母身边,二者的实际距离却异常遥远。父母白天上班,晚上要带弟弟和妹妹。与乐乐成天打交道的,便是将其称为“灾星”的奶奶。从乐乐极可能患有自闭症的情况来看,这种生活加深了她的自闭。

    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就是生活之艰。乐乐的奶奶5月摔倒后,邱雪华从工厂回家带小孩。丈夫一个月两千多元的收入,对于解决一家人的生活、给奶奶看病和每月定期寄钱回家给大女儿读书,根本不够。

    其次,便是教育方法的失当。邱雪华从小没读过书,陈标金中专毕业,都对自闭症缺乏基本的认识。乐乐好动、不能说话、平衡性差、不知道疼等,都是自闭的表现。陈氏夫妇却以为打她,就能让她记住道理,踩背就能让她伸直……就算后来意识到总是施暴不好,也不知该向何处求助。

    这对农民工夫妇与亲戚和邻居在交流上的障碍,恶化了乐乐的处境。乐乐的姑妈陈女士说,弟弟陈标金“性格比较毒”,他通常非但不听劝阻,反而常常一句话回敬过来,让他们无话可说。在与邻居的接触上,每当对方阻止暴力、试图施以援手时,这对夫妇都习惯性地认为对方是在取笑自己,进一步对乐乐更加怀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于是,乐乐就在父母围起来的小圈子里,加速沦为施暴对象。

    生活艰难,相关教育知识的欠缺,交流存在障碍,是农民工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难以承受之重。如果不解决,问题还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残忍地暴露出来。

    前车之鉴

    塘厦受虐女童今何在

    还记得一年之前住在塘厦振兴围大地街入口,那个6岁的女孩小灵吗?其母范女士被邻居指责虐待她(详见2009年8月3日东莞读本04版)。后经塘厦妇联工作人员调解,小灵被爷爷接回了潮汕老家。

    一年后,这个家庭的命运已经发生转折,小灵也变得越来越听话。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回访小灵此前的住处。附近邻居证实,天气变热后,范女士的小店生意不好做,已于今年5月转手。南都记者从小灵的叔公罗岳章处获悉,小灵自去年被接回潮汕老家后一直跟爷爷生活,“她越来越听话,已经在读学前班了”。罗岳章表示,跟着爷爷生活后,小灵一直过得很好,没人再打骂她,母亲范女士逢年过节也会回老家看望她。

    各方说法

    康复中心自闭症需要专业治疗

    乐乐是否有自闭症?由于乐乐的父母不同意将其送往医院做检查,暂不能确定。南都记者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陈惠英描述了乐乐的症状。陈惠英表示,“6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走路不稳,绝对是发育迟缓。没有危险意识,没有疼痛感,极可能是自闭症”。

    据陈惠英介绍,目前全市累计有100多个自闭儿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做过康复培训。家长如何教育这些“星星的孩子”?陈惠英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乐乐的父母虐待她,是想以暴力的方式唤起其直觉。事实上,这种方式只会适得其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乐乐的父母愿意,我们非常欢迎他们过来”。

    律师家长施暴触犯法律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奇根表示,乐乐父亲的行为明显超出了合理教育的范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其用极端方式施暴的做法,已触犯《刑法》第260条,涉嫌构成“虐待家庭成员罪”。所承担的法律后果需视小孩的受伤情况来定。因小孩本身较小,那么就需要居委会或村委会,以及有关儿童权益保障的相关部门进行干涉。如果这种干涉无效,可以由公安机关出面进行强制干涉。

    统筹:南都记者 王佳

    采写:南都记者 王佳 田玲玲 莫晓东 实习生 姚飞洋 雷凤凤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 实习生 洪煜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