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罗永浩:别再跟我说彪悍

2010-08-08 00:35:41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2010-06-03 14:26:29 来源: 南都周刊(广州)  罗永浩所理解的成功是: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在坚持了该坚持的所有东西后,还活得不会特别惨,能把家人照顾好。

罗永浩:别再跟我说彪悍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曾以“老罗语录”风靡大江南北的罗永浩,如今对这个知名度已经超过自己的词,厌倦到生理反感。对励志图书颇有意见,却乐见自己新书写上这样的宣传语;内心强大,却在意他人看法;种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如今做起培训生意的他,要告诉读者坚持个性地活着。

南都周刊记者_罗小敷 实习生 石萌萌  摄影_邵欣

落地窗玻璃外是开阔的中关村街景,回到被自己定义为“披着理想主义外衣”的培训行业,

当上校长的罗永浩对读者的劝告是:“如果你想发财、买房子,你听我的会死的很惨。”

“不要再跟我说彪悍两个字。”在位于中关村的“老罗培训”中心会客室,罗永浩一脸严肃地要求,他对这个“知名度已经超过自己”的词,厌倦到生理反感。

而让更多人记住他的,恰恰是因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风靡大江南北、被许多人当作座右铭的话,这是当年身为英语培训机构老师的罗永浩,当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扯淡宣泄某种情绪时,不经意说出来的。

从新东方的一名普通英语老师起步,到牛博网创始人,再到现在的校长罗永浩,“新自由主义老七”、“中国思想界的脊梁”……罗永浩身上的标签正随着他的年龄成正比增长,在37岁这一年,他的新书《我的奋斗》面世,他说这本自传式新书是要告诉读者坚持个性地活着。

卖书不是被招安了

当这本新书以“畅销励志书”的分类上架时,腰封上赫然写着:“近三十年来,中国励志书从未如此诚恳”。在此之前,他拒绝了出版方竭力想用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对现在自己写的这句宣传语很满意,认为“三十”这个数字从营销上来说,更容易产生话题性。

三十五六岁时,罗永浩有了个新发现,他观察到自己所在的圈子里,认识的好人都比较懒散,而“坏蛋”都朝九晚五地出去“干坏事”,“一群人里好人特别懒,坏人特别勤奋。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坏蛋(希特勒)写了本《我的奋斗》,如果坏蛋都勤奋,那这个世界不会更糟糕吗?所以我希望有200个好人去写自己的奋斗,我就作为其中一个好人的代表站出来。”罗永浩这样解释自己写书的姿态。

在37岁时推出一本被冠以“励志”、“成功学”头衔的传记,在他看来,“不是要告诉读者怎么成功,而是希望他们明白按照自己的方式、个性地活。”他所理解的成功是:“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在坚持了该坚持的所有东西后,还活得不会特别惨,能把家人照顾好。”他对读者的劝告是:“如果你想发财、买房子,你听我的会死得很惨。”

他所说的应该坚持的美好、理想、正确,是人们十二三岁时就已经知道了的,“为什么现在装傻呢,现在不知道,因为你被社会毒害了”,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他会这样犀利地回答。

新书出来后,并未出现圈中人“热烈评论”的景象,他在微博上甚至这样调侃,“到现在为止,夸的全都是粉丝读者,朋友们都不表态或不表人态”。当时,出版方希望他能找些人来写写书评,他则吹牛说没必要,因为他们名气都比自己小。“出版方就说韩寒名气比我大,我想想是的,就给韩寒发了个短信,我说你没看书,我不好让你夸我的书,但可以夸我这个人两句,但人家没回。”把这个也说出来,你问他不觉得没面子吗,他却懒懒地说没什么啊,看起来真没什么。

自新书出版后,罗永浩的忙可在网络上看得到痕迹。除了赶赴各地新书签售会,他在博客、微博、开心网、人人网里发帖跟帖,或与读者“对骂”,或对赞扬他和新书的言论叫好;为孩子买书的家长被他称为“开明而眼光毒辣”,对骂他书不好的人,他或表示不屑,或嫌对方借此打广告直接拉入黑名单。

年轻时代的数次恋爱经历和与新东方的纠结,在初稿时就被砍掉,于是,这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书,分别是他2009年高校巡回演讲的录音稿、青少年时期成长经历以及媒体采访收录。书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在网络上都是公开资料,因此也引起读者质疑,有读者觉得花钱买了本只有三分之一内容没见过的书是上当了。

对此,罗永浩有多次正面回应,在他眼里觉得这很荒唐,“市场定位就不是给看过(演讲)录像的那部分人看的,如果非说我有什么错,那就是我在网络上提供了很多免费内容”。他甚至在网络上发起退书行动。《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评价,此举说明“罗老师是个有原则的人”。

根据出版方的数据,书从今年四月推出以来,一个月内印数已达12万册。在励志书泛滥的机场书店,也被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而他对现在的励志类图书颇有意见,“你看看机场书店里大卖的那些,电视里播的,励志类书通常是成功学骗子们的专属领地。”他说,永远不会写励志书,至于发行方要给书贴什么标签,与自己无关。“但这些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他们占领”,于是,他接受了《时尚先生》主编钭江明的意见,而且愿意接受出版方安排的大量签售活动,“如果没什么意外,我会接受全部采访,包括最烂最恐怖的电视采访”,他说,“哥不是被招安了,只是出来卖卖书而已,卖完就回家了。”

后彪悍时期

坐在位于大厦十二楼的会客室,落地窗玻璃外是开阔的中关村街景,左前方便是罗永浩曾经工作过五年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2006年离开时,罗永浩还不想创业,他对商业机构的定义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在此期间他与朋友做了“牛博网”,“和一些圈子里的人说说正事”。

牛博网一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聚集地,从厦门PX项目到拯救黑窑奴工再到地震救援行动,重大公共事件上都有他们的声音。虽然他从不主动删除那些貌似“风险”的文章,但并不像粉丝们想像的那样剽悍,他也会容易紧张。按他的说法:“我没那么勇敢,我只是稍稍正常一点,没那么窝囊而已。”

牛博办了近两年,做得有声有色,但盈利是个问题。于是,自称向来不纯洁的他,又自立门户开了“老罗培训”,争做中国英语培训机构老二。

只想“做行业老二”的这家培训学校,在充斥着各类培训机构的中关村,并未见得如同“老罗语录”一样鹤立鸡群,但在经营上也很快实现了收支平衡。当其它培训机构高喊“只需30天,让您用英语畅所欲言”时,它的宣传可能恰恰相反――类似于“30天我们做不到让您畅所欲言”。

“很多培训机构的管理就是社会的缩影,因为监管不力,法制不健全,导致流氓混得很好,如鱼得水。有所坚持的日子反倒过得不好,因为制度决定了每个人只有干坏事才能过得好。”对于培训行业,他显然是又爱又恨,在他的“老罗培训”,他正在尝试由学校来监控,成立教师委员会,不再以消费者满意为唯一标准。

他说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劝告:在做公司的初期坚持很多东西会导致成本特别高,前期耍点流氓没事,等你有了钱后再补。罗永浩反问:要是没成功呢,你会补发加班费吗?“他说不会,我说那你吹什么牛,你成了固然高兴,不成不还是剥削吗?”

培训学校创立不到两年,按罗永浩的形容是“加班费、五险一金,年底加薪,年假都给了,所有的办公软件都是正版,在中国没有一个创业型企业可以做到”,于是,他经常跟人吹牛,“我们这个企业跟世界五百强大企业是一样的,就一点不一样,我们规模还不大。”

成了做培训机构的生意人,他不愿意再将对老东家的言论公之于众,因为“有打击同行的嫌疑”。他依旧有一肚子不满意,他不喜欢把签售会办成读者见面会,因为“不喜欢培养完感情聊完天后,紧接着就跟读者收钱”。

央视主持人柴静在主持新书首发时说,“很多人喜欢老罗是觉得他彪悍,叛逆,幽默,诡异。但他对这个世界有我所知的罕见的善意和温柔”。在刚刚过去的南京签售会上,他在现场宣布所有的签名书都由他来免费赠送,以补偿被“读者见面会”的名义吸引来的读者。

有些跟罗永浩接触过的人会说,他个性奇怪,有自己的原则,有些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原则,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要翻脸走人。罗永浩承认自己爱较真,会为各种事而小心眼,“我很难掩饰自己的想法,小心眼很容易生气”。在哈尔滨签售有个抽奖,当时主持人宣布给尾数为2的观众(仅限42号之前)送书。送完后,有个人走上来说自己是72号,是“铁杆粉丝”,也想要一本,于是52号、62号、82号、92号都站了出来,他一生气,铁青着脸把书扔给他们就走了,在微博上毫不客气地说,“我也是很多人的铁杆粉丝,我就没干过这么不要脸的事儿,这帮家伙玷污了我们粉丝界”。

“我不是低情商的人,不会因为较真不和朋友交往。对自找没趣的,我偶尔会跟他闹翻,但我不会坐下来就恶心你,说你不对。比如说你跟我聊星座没问题,但如果你要我接受就不行。”他说会尽量控制,但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吃晚饭时就没控制住,当时在场的几个朋友信基督教,他被要求饭前一起祈祷,他一气饭也没吃就走了。

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直到在新东方教书第五个年头,他仍然会时不时地在课堂上感到紧张。在意他人看法与内心强大,在罗永浩看来并不构成矛盾。李敖是他年轻时代的偶像,他现在对这个自由主义启蒙者的评价是“内心不强大”。罗永浩认为,骨子里要跟人作对,愤怒的时候会战斗或准备战斗,是他俩共同的特点。“但我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虚无主义者”,在他看来,同为70年代生人,许多曾经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已经沦为虚无主义。

他说自己在年轻时也做过错事。进入新东方前,自学英语想移民加拿大,从天津跑了两趟京城办假证未果。他会一边批评做生意的朋友用盗版,一边也下个盗版软件。在新东方课堂上,他说自己一直“假装很高尚”,因为做老师会很自然地无意识拔高自己,但他说“只要事后一旦补上,就不能算骗人了,因此自己也越来越完善”,他说这是在新东方五年的最大收获。

除了在课堂上以及校内网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不说脏话,其他时候说脏话他觉得并没什么不妥。作为东北人,他说自己天生对粗话敏感度低,不会为说脏话自卑或骄傲。作为老师,在讲台上不说粗话是职业规范,“偶尔说高兴了冒出几句,我会道歉。”但作为社会个体,他无所顾忌是因为成长环境使然,“要求我和你对脏话的敏感度一样,那你就太蛮横了”。

有网友评论“老罗如果再谦虚点低调点就完美了”,他在微博上回应说:“对低调和谦虚病态的、排他性的迷恋,是我们这个傻文化缺乏多样性的主要标志之一。还有那个不厚道的中国人整天挂在嘴上的厚道,哥看得也很淡。”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 宋潇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