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王之困:大龙地产60天如何筹资40亿?

2010-08-06 04:40:46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发布时间:2010-01-27 12:01:23 我要纠错 【字号  默认 】【打印【关闭】

  当人们还在为2009年各地层出不穷的“地王”惊叹不已之时,一家曾拍下“地王”的地产国企却身陷“欠费门”。

  昨日,大龙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大龙开发公司”)近日被北京市国土局暂停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进行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活动的资格,暂停原因为大龙开发公司欠缴2009年11月20日竞标取得的顺义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地块地价款。

  这距离北京市国土局发布该处罚通知已经过去4天,距离大龙地产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还有2天(28日)。

  不过,大龙地产似乎在采取变通手法。昨天,大龙地产公告,大龙开发公司新成立一家具开发销售资质的子公司。

  质疑声不断

  在公告中,大龙地产表示,此次“欠费停拍”事件对公司经营无实质性影响。

  作为去年“地王”的创造者,舆论对欠费事件的关注并未随着一份公告而结束,而大龙地产上下则对此讳莫如深。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大龙地产,一位工作人员以“领导皆在外面开会”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大龙地产董秘马志方则对记者表示,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如果事态有了新的发展,公司会及时对外公布。

  自从去年历经190轮疯狂竞价,以50.5亿元拍下22号地,加冕北京总价和楼板价双料“地王”后,外界对大龙地产土地价款支付能力的质疑一直未断,现在他们需要在60天内筹集余下的近40亿元价款。

  顺义国企

  大龙地产官网显示,大龙地产控股股东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隶属于顺义区政府的一级开发企业,实行从项目开发、施工到后期绿化、物业管理的一条龙服务。

  一篇刊登在大龙地产官网上的宣传文章表示:“在顺义县城的商品房中,10套中有7套是大龙房地开发的。”尽管此文描述的可能是2006年之前的情形,但大龙地产在顺义楼市的地位可见一斑。

  鉴于大龙地产与顺义区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有舆论怀疑22号地的出让是区县政府和企业“左手倒右手”。

  不过,北京土地部门一位人士曾就此问题对记者表示,当前企业和政府之间在土地出让方面的“资金沟通渠道”并不便利,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下,土地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监管力度也比以往更为严格,这种背景下,不太可能出现企业先支付,然后政府再予以返还的情况。

  是否收回未决

  “欠费停拍”事件遭到曝光后,大龙地产和北京市国土部门并未透露此次欠费的具体金额和补缴资金的最终期限。而北京市去年曾出台规定,拿地企业可在土地合同签订半年内缴清地价款。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工商总局2008年发布的新版土地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则对此有过更为详细的规定。比如,受让人延期付款超过60日,经出让人催交后仍不能支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出让人有权解除合同。

  由此看来,一旦大龙地产不能在截止期限内缴清土地款,22号地将面临被收回的风险。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北京市国土局的决定只是暂停大龙开发公司拿地资格,并未提及是否会在什么状况下收回土地。此外,此类事件发生后,拿地企业一般都会跟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方案。

  大龙的新算盘

  大龙地产昨日的公告也表示,公司将于近期积极筹措资金,交纳地价款,以恢复大龙开发公司在北京土地交易市场的拿地资格。

  因此,大龙地产的资金筹措能力成为最大看点。

  大龙地产此前曾公告,2009年的年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幅12200%以上,据此计算大龙地产去年净利润将超过2.87亿元。而2008年的这一数据仅仅为236万元。

  而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上市公司大龙地产董事长的赵川近日称,2009年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8亿元,实现利税6.2亿元。

  然而即便是按2009年“最辉煌的一年”2.87亿元的利润计算,大龙地产也需起码连续“辉煌”17年才能支付50.5亿元的土地出让金。

  就在人们对此疑惑不解之时,大龙地产又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大龙开发公司独资成立了北京市谙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销售自行开发的商品房。

  大龙地产此举是否是想换个马甲,重新获得在北京拿地的资格?(CBN记者 刘展超)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