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之后新愿景

2010-08-22 05:39:0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司振龙    发布时间: 2008-08-01 10:28:10



    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与此同时,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7月31日《人民日报》)

    笔者犹记得,2006年3月,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郑重承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两年过去,果如人愿,现今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而在此基础之上,又把相关政策及时地推向了城市,几年间,本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确走过了一段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发展进程。伴随着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全面实现,在经历了22年的艰苦奋斗之后,我们事实上也兑现了另一个承诺,即1986年第一部《义务教育法》已写明――“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法律承诺。

    对此喜人光景,我们大可引以为豪,然而,当昔日愿景化为了今日现实,今日现实却又升华出了仍须努力的未来新愿景。在笔者看来,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我们固然值得为之自豪,但也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愿望藏于心间,本国的义务教育也诚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姑妄言之如下。

    首先,即便是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却并不妨碍财政经费对其投入再多一点。众所周知,近年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年年都被列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我们不难发现,经费投入的力度也的确是在加大,但实际上目前却仍是不足的,尤其是对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更是如此。动辄被媒体报道推向社会舆论前台的“苦孩子、穷教育”等现象,恰为其写照。比如日前惹得公众一片哗然――贵州某小学教师兼校长李兹喜“日薪一斤玉米”,它实质上不过是农村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一个缩影罢了。显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目的,不在其形式,而在其舒缓民困的实质,那么,下一步,我们应当直面经费紧张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并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固国民教育的根基。

    其次,放眼未来,我们的义务教育战线也不妨拉得再长一点。当初,我们之所以把小学加初中的九年定为义务教育,其现实根据,一是全民文化水平的确不高,初中毕业已算中等水平。二是国家经济实力也确实有限,即使定为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全面实现其“义务”也是眼前的事情。但有目共睹的是,这两点过去的现实,已与我们当下的实际状况有了不小的距离。时至今日,我们若还把初中定为社会中等文化水平,其滞后自不待言。而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财政的连年“大丰收”,毋庸置疑,我们也有了足够的实力去拉长义务教育的战线。实事求是地看,笔者以为,至少我们当下可以考虑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视野。同理,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价值也不在于被定为几年这一形式要素,而在于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即服务于“科教兴国”的终极目的,那么,就此目的而言,义务教育九年显然已力不能及。

    与希望能够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扩展其涵盖年限同步,其实笔者还有第三个务必要说的心愿:期望这将来可能实现的两点愿景,或是即将实现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之事实,不会构成相关学校自主权缩水的充要前提。国学大师、教育家刘文典先生有一传世名言――“学校不是衙门”。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在义务教育以及整个国民教育的现代化中,政府教育管理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有必要认识到,学校作为社会结构中的智体因素,只有让其自由、自觉、自主才能发挥其功能,而不可关在人为打造的华丽笼子里。质言之,若不实现这一点,其它的再怎么予以优待,其实都是白搭。而若想实现这一点,诸如惹人啼笑皆非的“推动京剧进中小学生课堂”,或经多方炮轰多少有点臭名昭著的“高效评估”之类不妨作罢。须知,本国当下最缺乏的物品,不是原油,也不是钢铁,而是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这一点非自主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不能为也。

    一言以蔽之,本国义务教育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初步实现了公众原有的愿景,也为国民教育后序列的发展奠定基石。但我们也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不少方面,我们依然有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甚或是聊待弥补的诸多方面。那么,站在这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这基石上,我们当放眼未来,放飞新愿景,并为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再踏奋斗征程。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