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委书记从顺口溜中悟出了什么

2010-08-22 02:56:18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陆志坚    发布时间: 2008-05-07 13:37:29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5月6日在浙江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5月7日 新华网)

    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上,市委书记竟然毫不讳忌地说起了与会议气氛似乎并不十分“和谐”的顺口溜,并由此感悟到“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出了“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六大民生工程。可以说,从顺口溜中看民生,宁波市委书记很有见地。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宁波市在着力改善民生问题上下了真功、动了真招,市区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以11%和13%的速度递增,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率先基本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15年基础教育,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等等。这无不说明了宁波在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上已经走在了其它地区的前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但成绩掩盖不了问题,工作仍然有差距,群众仍然有呼声,坊间仍然有议论,那略带“刺耳”的顺口溜尽管有点偏颇,可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民意、民愿。而能不能直面顺口溜,学会从顺口溜中有所悟、有所思、有所警,查找差距和不足,这是对官员民生意识的考量。无疑,市委书记勇于在市委全会上说出来,这就是一种警示、一种责任、一种鞭策和努力。

    其实,从坊间顺口溜、群众怨言牢骚话中看民意、听民声、察民生、体民情,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在这方面,毛主席、温总理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由于征粮任务过重,群众颇有怨言,有农民对毛泽东“出言不逊”。对此,毛泽东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引起了他老人家的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它反映我们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由此使他下决心减轻农民赋税,开展生产自救。近年来,温总理每年都要邀农民代表进中南海座谈,征求对《工作报告》的意见,要求说“群众能听懂的话”,这就是对群众的尊重,对民生的关注。

    然而,我们也有些官员不喜欢听群众的顺口溜和牢骚话,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横加干涉和阻止。他们怕群众“刺耳”的声音影响形象、影响政绩、影响团结。殊不知,消极对待群众的声音,实质上就是漠视群众利益,就是人为地阻塞了与群众的沟通。“彭水诗案”就是最好的注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坊间流传的顺口溜或许不准确、或许偏激,但只要我们能从改善民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就能择善而从,视之为压力、动力和责任。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