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追高不追低”呼唤油价透明

2010-08-28 06:09:34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刘义昆    发布时间: 2009-03-26 11:16:25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今年实施以来的首次提价。

    此次油价上涨市场与公众反应强烈。石油、煤炭股表现活跃,交通运输设备板块萎靡不振。有私家车主称每月将多花34元,有出租司机称每月将多花近百元。专家质疑油价“只追高不追低”,网友则以“降价如便秘,涨价如拉稀”予以嘲讽。

    “降价如便秘,涨价如拉稀”虽然大俗,却也形象。有媒体初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

    此次油价上涨理由似乎并不充分。一方面,目前国内经济仍受经济危机冲击,调涨油价不利于企业复苏;另一方面,油企库存高企,正在主动调低油价,现在涨价似乎不合时宜。另外,油价不断下跌之时,下调缓冲期如此之长,现在国际油价刚有波动便应声上调,难免会让市场与公众感觉“出乎意料”。

    有专家指出,此时上调油价与前期所实施的政府决策格调不够一致。《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明确表示,油价“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其中包括提振汽车消费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这次油价上调势必对刺激内需产生负面影响。忽视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忽略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过度紧逼国际油价,显然是不合适的。

    业内人士分析,油价“只追高不追低”,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现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对理顺成品油价格、保障各方利益,无疑是有好处的。此次油价上调,发改委想必有自己的计算公式。倘若能向公众公开,油价上调的合理性必然能得到更好的证明,其结果也必然能得到市场与公众的理解。

    “降价如便秘,涨价如拉稀”不仅是公众对油价调整的精妙总结,也反映了公众的“知情焦虑”。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依照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调整预计会更加频繁。要想让每次调整让公众平静接受,让公众在投资与需求上有更准确的预期,价格形成机制无疑要更科学一些,油价调整无疑也要更加透明一些。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