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来下降一半,谁该反思?

2010-08-28 05:27:1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张成浩    发布时间: 2009-02-02 10:06:01



    据1月23日《广州日报》报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

  此言一出,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此时,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来下降一半,谁之过?谁该为此反思?

    笔者认为,首先是地方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的目标是4%,仅仅只达到欠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目前我们距离这一最低目标却还相差甚远――目前仅为2.82%,按当前的速度推算,在2010年前实现都十分困难。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农村教育设施陈旧、教师待遇偏低……种种原因使得大批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长此以往,农村教育质量能不大幅下降吗?农村大学生比例能不下降吗?

    其次,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对大学生们来说,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近年来,随着大学的年年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以至于现在出现了研究生争当高尔夫球童、搓澡工、清洁员等尴尬的场面,在人才市场甚至还出现了“零工资”就业的怪像。可以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极大打击了农村学子的“求学热情”,也使得“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不断蔓延和加深。

    还有,近年来大学学费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农村学子过早地“休学”。对于广大农村家庭来说,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以此来脱离贫穷的农村,走向富裕的城市。所以,很多家庭把脱贫的唯一希望押在了孩子考大学上。然而,昂贵的大学费用并没有让大多数家庭“因学脱贫”,反而出现了“因学致贫”的现象。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得花四五万元,一个家庭节衣缩食、辛辛苦苦供养了一个大学生,最终却找不到工作,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家长根本无法接受。所以,现在很多农村家庭宁肯让孩子早早学点技术就业,也不愿让孩子上大学。

    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来下降一半,这已经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笔者希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对此进行反思,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遏制这种现象,否则,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还会不断下降。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