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塑市场信心关键靠什么

2010-08-22 21:51:3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王海越    发布时间: 2008-11-11 14:44:20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11月10日搜狐财经)

    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拉动内需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住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医疗、住房三大市场化的改革,在今日却成了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

    由投资刺激需求,是经济学的常识,倘若单纯为了保增长,而忽视民生,忽视百姓的真切的生活感受与实在困境,那么刺激市场需求,重建市场信心的愿望,会打折扣的。

    为什么1998年就提出的内需不足的问题就像一个幽灵一样,一直跟随在狂飙的中国经济的周围;无论利息降的再低,市场化多么坚决与彻底,为什么大量的储蓄还是停留在银行里。

    笔者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市场的信心关键是对于民生的保障。因为,信心来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如果人们对于未来生活水平有着乐观的期待,对于自己的工作、医疗、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父母赡养都有着一定的承受能力,那么市场信心当然就是坚如磐石的了。

    所以,没有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生活的信心,当然就没有了市场信心,那么内需不足的问题就一直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市场化,是竭泽而渔式,没有法治保障的大规模的投资来到,在当下的吏治环境下,会不会成为新一轮贪腐的热潮?因为,经历1998年之后,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时期,民间曾有谚语“要致富去当基建的官,要去蹲班房还去当基建的官”,可见大规模投资,倘若没有法治的保障,没有民间的、媒体的监督,没有政府财务运作的公开、透明,那么,为民谋发展的良苦用心,会被腐败的毒瘤所贪食掉。

    应对金融危机,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介入,这是民本政府的着力体现。但是,我们要防备的是为民谋发展的良好用心,如何不发生异化。要透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能真正起到重塑市场信心的目的,笔者的答案是,重塑市场根本是对于民生的保障,并通过法治与多元化的监督来实现。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