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注奥运年的民生期盼

2010-08-21 19:11:44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郭立场    发布时间: 2008-01-10 10:19:05



    “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一句网民的戏谑,在网络上迅速流行。2008年新年愿望调查中,“物价不要再涨”高居榜首,成为公众最大的期望。物价什么时候不再涨了?大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容易些吗?“留守儿童”有望在城里跟父母团聚吗?……在本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近完成的民调中,3000多名公众用投票表达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奥运年中国的民生期盼和社会走向,由此可见一斑。(1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谐的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这种差别应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可以接受的。在解决温饱之后,全社会范围内的充分就业和住房、医厅、教育、社保等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能否有效增加国内需求,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较快增长,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改革的成败。也就是说,在和谐社会中,大多数人可以保持活力,能生活得很好。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保持良性的和谐发展状态。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入手,加大资金等投入,强化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舒适。

  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任何发展,只有与人的发展内在地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真实的意义。透过奥运年中国的民生期盼和社会走向可以看到,现在的民生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老百姓生计问题,而是一个与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全社会利益格局有关的大问题。过去,老百姓曾将“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的行为揶揄为“三拍”决策,包含着对部分不向人民负责、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的政府官员的批评。而一些地方政府的效能低下,也阻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推进。建立责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对于加快我国民主进程、提高政府效率显得迫切而必要。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一种,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承担社会治理的部分职能而不是全部职能,因而明确政府责任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逻辑前提,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基础。然而,由于政府本身所具有的利益动机、集体行动的行为方式、权力容易膨胀等特性,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政府责任保障机制,政府是很难主动履行其承担的责任的。所以,建立一套政府责任规范与问责保障机制便成为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时,民生问题居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话题,表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益需要反思。社会公正是古今中外一个不衰的话题,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中国现阶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一方面,主要是由社会不公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危及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动力开始呈现出疲弱的情形。显而易见,维护与促进社会公正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就政策取向而言,在中国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重视民生并改善基本民生状况,是公正和效率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的社会必须使贫者与富者都能够劳有其处、居有其屋、患有其医、学有其教,共处和谐、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当中刻不容缓的事情,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状况,既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提升社会的和谐程度,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健康而持续的发展。要从源头上减少减弱社会不公现象出现的数量以及强度,必须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起各种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并使之制度化,及时地实现政府职能的定位由经济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换。眼下最为紧迫的则是,对已经出现的有碍于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干预和防范。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